437x624-exactly.jpg 


《等一個人的咖啡》故事主要講述,大學生李思瑩為了心儀的男生,進入等一個人咖啡打工,等一個人咖啡店裡不僅有鬱鬱寡歡喪偶的老闆娘,還有什麼咖啡都調的出來的拉子阿不思,並在等一個人咖啡裡遇到自己的官配阿拓後,得知一直想要調出”老闆娘特調”好討老闆娘歡心的阿不思,是阿拓前女友,而李思瑩暗戀的人,在後來發現是老闆娘已死的男朋友變成的天使,總之經過幾番波折,拓李終成官配,老闆娘喝到”老闆娘特調”,解開喪偶心結,結局大家都很爽。


《景德傳燈錄》裡有這麼一句話“凡聖同居,龍蛇混雜。”,我覺得拿這句話來形容《等一個人的咖啡》裡的演員演技,真是在貼切不過了,這部戲簡直就像是演技的光譜,讓我看到什麼叫做由低到高,光是飾演老闆娘年輕時的演員,和飾演老闆娘年老時的演員,兩者演技的差異高下立判,不僅如此,演員的選角也讓我覺得大有問題,一個有香港口音的老闆娘,她年輕時居然說的一口標準的台式北京話,而且同樣是老闆娘,臉卻差十萬八千里,連肢體語言都差異盛大,雖說年紀會讓人產生變化,但不可能讓你整個人都變成不一樣的人。


因為我沒看過原作,所以這部片在我心中大概有53分,或者更低。


整體來講鏡頭大部分都是臉部特寫,劇情一昧的誇張、搞笑,角色設定單薄,不夠立體,導致演員實力發揮不出來,打鬥場面不佳,假血漿太稀,演員演技参差不齊,不夠統一,特效不夠細緻,顯得突兀,重要角色只挑俊男美女,而忽略演員本身的特色到底適不適合這部片,片中依舊有像《那一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一樣,靠剪接前面的畫面來拖時間,只是不像《那一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把剪接的片段全都放在一起,而是聰明的把他分散在對話裡。


而單就劇情而言,我認為過多意味不明、看過即忘的搞笑情節,及公式化的劇情套路,角色的設定美其名為有特色,在我看來不過是樣板,對畫面不夠用心,以至於把一部電影拍的比台灣偶像劇還糟,雖然有人會說這種拍攝方式很清新,對我而言卻顯得有些隨便。


基本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叫座不叫好,開頭興致勃勃,前段食之無味,中段欲想棄之,尾段老闆娘的劇情拉回我的注意力,但結局使我無言以對,縱使有李思瑩後腦杓變出香腸和豆花的創新劇情,與稍微展現出了「每個人都在等生命中的那個人」的電影中旨,以及老闆娘解開心結的略帶感人的劇情營造的不錯,捱有劇末的客串彩蛋,和不少人都說不好笑,但我還是笑的很開心的刻意造作的笑點,總歸一句話,看完想吃香腸,問我定給負評。


但如果你問我希望台灣的電影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,我會說為了台灣的電影蓬勃發展,請務必向著《等一個人的咖啡》走去,因為真正好看、有內容的作品都是由一堆叫座不叫好的電影堆砌而成的,有了它們的犧牲,那些真正優良的作品才有機會問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隨便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